2013年8月25日

喝茶聊天吃糕點,體會老艋舺的庶民人情味


             喝茶聊天吃糕點,體會老艋舺的庶民人情味


在「剝皮寮」時代的【長壽號】位於廣州街 161 號,外間是拱形騎樓,不怕日曬雨淋,當時曾是廣州街上各方茶客的集會所在,營業時間很長,通常由早上8 時開至晚上12 時,一天得輪三班的人力,有時甚至得拖到凌晨才能打烊,完全視客人的情況而定。
民國88 年「剝皮寮」拆遷後,【長壽號】遷到台北市萬華區南寧路56號的現址繼續經營(龍山國中右側),隨著「茶桌仔」文化的沒落,目前只餘七、八桌座椅,來客通常是在地長大的老主顧,有時也可將桌數坐滿,彷彿可聽見當年吵鬧的人聲,但事實上現在路過客人非常少,來客數已大不如前
媳婦鄭雅玲繼續經營,茶店的關門時間提早到傍晚六七時,中午時分會休息兩個小時。對鄭雅玲來說,這樣的小生意並不能賺什麼錢,它更像是一種社會服務。【長壽號】的消費十分便宜,一壺茶約 150 元,主要供應中老年人喜歡的熟茶,還有古早味綠豆糕、鹽梅糕和鹹酸甜等茶點,而客人們一坐便是半天。
【長壽號】的堅持屹立,只是為了一份不捨,除了在地記憶的延續外,更不想讓老顧客們失去日常聊天的場所,店裡的老客人年齡最大者已近百歲,還有人搬離萬華後,仍每個禮拜由石牌搭乘捷運到此捧場,儘管行動不甚方便,這種找伴聊天的習慣卻永遠不變。


來到【長壽號】,除了店裡的老照片與報導剪報可供旅人瞭解「茶桌仔」的歷史風貌外,當地耆老、老主顧與老闆娘鄭雅玲更是能聊天話地,東說說西聊聊人生故事盡在其中。純樸的裝潢、簡單的茶與茶點,卻有濃農的人情味,有機會不妨來【長壽號】茶桌仔體驗老萬華人的庶民生活。很讚喔

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